一、基本案情
某女,24岁, 因左肺叶癌治疗数月,1天前上腹部疼痛入院,入院查体:意识清楚、精神尚可、配合医嘱。诊断:颅内多发转移瘤放疗后、左肺下叶癌术后化疗后,骨转移、脑转移、腺体转移、肝转移等。
入院后,医院虽给予一定对症治疗,但是患者腹痛症状一直未见减轻。后医院在局部麻醉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(简称PTCD),术后4小时,患者诉胸闷、憋喘,胸腹部CT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。术后7小时,引流暗红色血性胸腔积液900ml。医院会诊考虑不除外介入手术过程所致损伤。
术后9小时,医院实施出血动脉栓塞止血术,术中可见右侧第9、10肋间动脉造影剂弥散,腹腔干及右肾动脉未见异常。术后患者仍诉喘憋,胸腔引流多,胸闷气短、血压降至90/30mmHg、引流500ml胸腔积液,医院考虑仍有活动出血。
次日凌晨,医院再次行实施出血动脉栓塞止血术,术后胸腔引流500ml暗红色引流液,尿少,30ml。14时患者出院,于出院当日去世。
二、医疗行为存在的过错分析:
患者入院时自身肺癌疾病确实已经属于晚期,并且出现了肺癌术后多发转移;但是根据病历资料分析,患者死亡直接原因系肋间动脉损伤致动脉出血,最终失血性休克去世。
分析认为医院存在如下的诊疗过错:
(一)患者入院前生化检查就存在低钠、低钙、低氯、低磷血症、低镁血症及二氧化碳降低等电解质紊乱。但是翻阅全部病历,患者整个住院期间,医院未进行任何电解质纠正。
(二)术前未尽到充分的告知义务
患者入院时已属癌症晚期,并伴有肺癌术后化疗后多发转移。医院在为患者实施PTCD前,应就向患方充分告知手术目的、手术可能遇到的风险及手术并发症。PTCD对于患者而言,也仅是一种姑息治疗的方式。
(三)术前化验报告已经提示凝血功能异常,其中术前15天,化验报告示:凝血酶原时间16.3秒↑(参考值9.4-12.5秒)、凝血酶原活动度54.0↓(80-160%)、抗凝血酶Ⅲ 65.00↓(83-128%)、凝血酶时间比值1.19↑(0.85-1.15)、D-二聚体3.31↑(0-1.00mg/L)、纤维蛋白(原)降解产物测定7.49↑‹5.00mg/L。术前4天化验仍提示凝血功能异常。此种情况下医院为患者实施手术,增加了术后出血的风险。医院明显对患者病情预估不到位。
(四)手术记录不详细,对介入穿刺的部位、穿刺的次数及胸腔穿刺注意事项记载不详。这对术后患者肋间动脉栓塞止血产生不利影响。
(五)术后围术期通过观察患者病情可以看出短短术后24小时,患者出血5440ml。按照正常人血液占人体7%-8%计算,患者70KG,正常血液总量为4900ml-5400ml,也就是说术后24小时患者出血量已经达到了极限。医院对患者抢救不及时不到位,抢救中没有从根本上彻底从源头止血。
综上分析,医院在为患者实施经皮肝穿刺肝内单管引流术+支架置入术,未尽到审慎注意义务,医源性导致动脉损伤出血,后抢救不及时、抢救措施不当,最终造成患者失血性休克去世。医院的诊疗过错对患者的去世存在直接因果关系。